首页 >  资讯 >  详情

怀孕4个月被家暴|面对家暴,请用法律保护自己!_环球今亮点

2023-05-30 00:11:37来源:锦观新闻
00:17

5月29日,江西景德镇一女子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自己在怀孕4个月时被老公家暴殴打。

记者在视频中看到,一男子用手将一女子头发狠狠拉住,并用力拽住后,时不时还用脚踢该名女子。其间有老人冲出阻拦,并用手对男子进行拍打,意图阻拦该男子的施暴行为,但随后男子再次冲上前对女子动手。据网友猜测视频中的老人应该是男子的母亲,也就是被殴打女子的婆婆。据被家暴女子表示,自己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被家暴了。目前该女子已经回到娘家,此次事件正等待警方处理。

视频一经发出,在网络上引起一片哗然,话题#女子称怀孕4个月被老公多次家暴# 以超5000万的热度冲上热搜榜。


(相关资料图)

“触目惊心,令人震惊!”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愤怒与态度。记者看到,有网友表示抛开家暴不说,只是殴打他人就属于故意伤害,应该上升到法律层面,不应该当作家庭纠纷来处理。

也有网友表示,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劝被家暴女子早日离婚。

什么是家暴?

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殴打、捆绑、残害、强制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对其家庭成员身体或精神,造成具有一定损害后果的行为,经常性、持续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对于“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只要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或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均构成“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家庭暴力行为种类作了列举式扩充,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均属于家庭暴力。

一般来讲,只要发生家暴行为,就能说明施暴者无法合理控制和处理情绪。因此受害者在第一次遭遇家暴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向施暴者说“不”。一次次的原谅只会让暴力愈演愈烈。家暴可能发生在任何家庭。

实际上,一个人是否举起家暴的拳头不取决于他的学历、收入、职业。同时,家暴是不分性别的,男性也可能成为家暴受害者,选择法律维权不应存在性别之差。

遇到家暴怎么办?

1.及时报案。受害者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如因隔离状态或其他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报案,可由其近亲属代为报案。报案后,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医,鉴定伤情。同时,留存受伤照片、现场照片或视频、医院诊断证明、伤情报告等相应证据。

2.及时求助。受害者可向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等单位求助。

3.及时申请。受害者还可向受害者居住地、加害人居住地或者家庭暴力发生地人民法院提交《人身保护令申请书》和遭受家庭暴力的相关证据,申请人身保护令,人民法院将结合相关证据材料,依法作出裁定。

4.离婚诉讼。受害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为特殊民事程序,人身安全保护令在申请、审查、执行等方面具有高度独立性,受害者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申请,有助于快速及时制止家暴。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1.3万份,对预防和制止家暴发生或者再次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宣传普法力度不断加强的今天,人身安全保护令能为家暴树起“防火墙”。

记者手记

反对家庭暴力既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担负的责任。在任何形式的家暴面前,每个人都不应袖手旁观,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当事人,勇敢站出来制止,伸出援助之手,对受害者的支持才更加有力,距离消除家庭暴力的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永豪 视频剪辑/制图 刘永豪 部分素材来源 网络 新华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

[ 相关新闻 ]